
裝備制造業是工業之本,智能制造已經成為裝備制造的必備元素。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們從如何打造智能制造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平臺;如何將數字化轉型的起步階段推向成熟;如何從政策方面助力智能制造的發展方面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
數字化發展是今年兩會熱點之一。有關數字化的規劃正在裝備制造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近期,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提及,數字經濟發展目標為到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其中,建立國家級技術平臺,共同突破高端門檻成為幾位兩會代表的共識。
免費技術咨詢: 13763334031
免費技術咨詢: 13763334031
免費技術咨詢: 13763334031建議工信部進一步加強整體規劃與協調,支持中部打造國家級裝備制造業數字化應用創新中心,以龍頭企業牽頭,高校、國家及地方相關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上下游企業協同參與,圍繞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融合的共性問題展開研究,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開展國家、地方重要項目協同攻關。國家要大力發展以“端-邊-云-網-智”新it技術架構為基礎的“新基建”產業,讓數據中心、5g網絡、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核心技術,做大、做強、做優產業鏈;另一方面,要以“新it”助力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現傳統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商業模式,增強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可以看到,數字化建設已經在逐步成型。今年1月,國家出臺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為“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發展提出頂層設計;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宣布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和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完成批復,“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數字化轉型建設也需要財政方面的支持。通過項目補貼、減免稅費、設立獎金等方式加快推進工業基礎裝備改造力度。提升工業基礎裝備智能化、數字化轉型中的軟件供給水平。通過財稅政策支持裝備制造業各領域龍頭企業投資、孵化行業工業軟件開發企業,依托各自技術工藝優勢,聯合推進行業工業軟件技術研發、試點應用、工程化迭代升級等,整合多方力量,推動行業工業軟件技術持續進步。
加大財稅支持力度。通過工業轉型升級、中央基建投資等現有資金渠道支持電機智能制造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利用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電機企業;根據國內電機產業發展情況,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升技術水平。
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各類銀行、基金在業務范圍內,支持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電機智能制造項目;鼓勵金融機構與電機企業成立利益共同體,長期支持產業發展;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電機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進行海內外并購。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現在無論是規上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大多在進行智能化改造,機器人進車間產線如火如荼。產線改造最急需的是什么?很多時候不是解決方案,甚至不是資金,而是機器人產線布上來后,誰來維護?誰來運維?出了問題可以找誰?缺的是智能裝備的技能人才。”針對機器人運維,傳統中、高職培養基本達不到要求,產業需要本科層級的人才,在理解其操作原理的同時能勝任產線維護乃至簡單改造的任務。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議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升級的政策支持,推動職教本科高質量發展。
打造區域智能制造集群
對于如何促進區域智能制造發展,《“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中提出,鼓勵探索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路徑,加快智能制造進集群、進園區,支持建設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區,代表就各地的智能制造情況進行了介紹,也給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加強與科學城關聯產業、關聯企業、關聯項目銜接配套,以中鋁高端制造項目落地布局為契機,大力發展航天航空、軌道交通、特種鋁合金熔鑄等高性能輕量化鋁合金材料產業,著力打造以鋁加工為重點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同時,大力發展智能終端、智能裝備、智能互聯等產業,加快建設重慶數字大廈,著力打造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和軟件服務等為重點的數字產業集群,到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