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評估項目的開發成本時,主要使用成本評估方法以及市場比較方法,實際評估中也會參考政府部門的房屋重置價格,或采取工程造價法進行評估。而在實際評估過程中,最常使用評估建筑重置成本的方法是單位比例法。不管是建筑重置成本還是計算重建成本,都可以使用工程造價方法計算。下面三點給大家介紹下在房地產評估中工程造價的作用,供大家建議參考哈!
一:成本法評估
首先,使用單位比例法評估房地產評估項目,其建筑成本、價格指數等相關數據是由第三方評估公司、工程造價部門提供,通過深美林評估公司的專業評估人員進行整理和計算。數據在整理過程中按照時間順序或者結構分類進行評估,如按照鋼架結構、框架廠房等結構分類,評估成本時參考建筑結構,以這些數據為基礎數據。其次,使用成本估價方法,常見的方法包括指數調整法和單位比較法,由于這兩種評估方法估價操作簡單,能夠結合工程測量以及分項評估法,根據精準的結構數據以及工程圖紙進行評估,可提高評估的準確度。但成本估價方法需要多個部門人員參與,容易出現人為性失誤。最后,評估開發成本受到基礎數據的限制,若評估建筑和標準建筑物標準一致,那么評估條件才會更符合建筑物,若和評估建筑物不一致,則數據統計結果將產生一定差距,從而影響數據的精準度。如評估工業廠房,使用統一安裝成本評估,但非標準廠房的安裝成本并不符合標準成本,則難以獲得非標準廠房的安裝成本數據。
二:工程造價法評估
在房地產評估過程中,工程造價法和成本法的評估內容和程序具有相似性,但兩者也存在一定差異。一般情況下,房地產評估應用成本法是將標準成本作為依據,但使用工程造價法只有針對特定范圍的工程,才會按照標準成本進行計算。工程造價法計算過程中,計算基礎為社會化條件,并根據市場價格變化對材料價格進行調整,最終讓工程造價和實際情況相符合。評估工作中考慮到工程類型的不同,合同價格受到的約束條件也不同,合同條件也會對造價起到約束作用,影響最終的評估結果。我國目前大力推廣工程造價清單模式,要求每個項目,不管是規費、稅金還是費用,均需要明確標注在計價清單中,工程量清單定額將會由政府部門發放,不同地區的計價定額不同,從而促進不同地區市場條件的銜接。一般情況下各省份定額是由實物工程量確定的,如分項工程中實體材料和人工投入都要符合市場效率,保證評估指標的均勻典型性。一般情況下投標方會決定材料價格和管理費用,工程清單計價可以模擬報價,分項綜合單價可以作為依據,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工程量的計算。
三:充分結合實際情況
和施工合同相比,房地產評估項目預算更容易被市場競爭所影響,因此房地產項目預算價格會高于施工合同價格。在民用建筑中,掌握和使用施工技術較為簡單,施工難度不高,施工強度適中,評估難度也不高。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各類工程資源可以均勻投入,由于工程體量普通,所以工程的材料需求也不會出現大幅度波動,即便出現波動,其價格也會在施工企業和建筑企業的接受范圍內。目前而言,我國建筑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這一情況造成預算價格高于競標價格。評估房地產項目時需要充分考慮競爭對評估的影響,以及評估企業管理費用和造價利潤,需要充分考慮市場情況,不能完全只考慮市場價格。在一些短期施工項目中常出現趕工的情況,導致施工成本增加,若施工中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也會造成成本增加,因此房地產項目評估時需要充分考慮這些情況。另外,如果業主資金未能及時到位,施工企業需自行墊付,所以在工程費用中還要設定墊付費用以及財務費用,而評估房地產項目,不需要對這部分費用進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