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多個時間階段:
1.古代科學階段:從古代人類開始研究和探索自然現象,并逐漸積累了一些基礎知識和技術。例如,古代埃及、巴比倫、希臘、中國等文明都有自然科學的發展。
2.文藝復興時期:15世紀至17世紀的歐洲出現了文藝復興運動,這一時期重視人本主義和對自然的觀察與實證研究,為科學方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工業革命: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工業革命的爆發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蒸汽機、電力、化學工業等重大發明和創新改變了社會、經濟和生活方式。
4.現代科學階段:20世紀以來,科技進步加速了人類知識的積累和應用。量子力學、相對論、遺傳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科學與技術突破。
近百年的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堪比人類過去2萬年總和;科技進步的速度十倍乃至百倍與過去。 1676年,荷蘭科學家Antonie van Leeuwenhoek首度發現了細菌,到1879年,德國植物病理學家阿道夫·梅耶懷疑有比細菌更小的病原體;1898年,荷蘭微生物學家和植物學家馬丁努斯·貝耶林克次命名”病毒“;在20世紀之前,分辨度更高的電子顯微鏡面市前,近三百年的漫長研究人們都無法親眼見到病毒。直到1952年,英國工程師Charles Oatley制造出了臺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后迅速的撕下了神秘的面紗。 隨后幾十年透射電鏡 TEM、掃描電鏡SEM以及反射電鏡REM、冷凍電鏡、共聚焦電鏡相繼問世。
保障探索科學的放大鏡的安全與穩定,相繼成為眾多科研機構、院校所關注的問題。 一次不經意的意外斷電可能使幾十萬轉/分鐘的分子泵、脆弱的原子力發射槍等這些精密的零部件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ZDD、ZGD 系列工頻UPS已經在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林業大學、上海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中科院下屬諸多實驗室運行。 谷登電氣優異的產品性能與可靠的質量為中國科研保駕護航。